在石油化工、煉油及能源檢測領域,紫外熒光測硫儀是測定油品、化工原料中總硫含量的常用設備。以得利特A2070S紫外熒光測硫儀為例,其通過紫外熒光原理精準檢測硫含量,廣泛應用于石腦油、餾分油、發動機燃料等石油產品的質量控制。但想要長期保持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儀器的穩定性,日常的清潔與維護至關重要。下面結合該儀器的特點、技術參數及適用場景,分享一套實用的清潔維護方法。
一、了解儀器基礎:質量精度與技術參數
得利特A2070S紫外熒光測硫儀采用紫外熒光法測定總硫含量,通過激發樣品中的硫元素產生特征熒光信號,經光電倍增管檢測后轉化為定量數據。這種方法避免了傳統電量法中滴定池易污染、操作繁瑣的問題,檢測靈敏度更高,且抗雜質干擾能力更強——即使樣品中存在少量金屬離子或非硫化合物,也能保持相對穩定的測量結果。
從技術參數看,其測量范圍覆蓋 0.1-5000mg/L(適配微量到常量硫含量樣品),精度表現分層明確:例如進樣量20μL時RSD(相對標準偏差)為25%(低濃度區間),而進樣量≥10μL時RSD可降至3%-10%(常規檢測濃度下數據更穩定)。控溫范圍為室溫~1300℃(±1℃精度),能滿足不同樣品的裂解需求;支持液體(5-20μL)、固體(1-20mg)、氣體(1-5mL)三類樣品檢測,適配石腦油、柴油、石油焦等多種石油化工產品。
適用標準方面,儀器嚴格遵循 SH/T 0689(輕質油品總硫)、ASTM D5453(總硫紫外熒光法)、GB/T11060.8(天然氣硫) 等國內外規范,檢測結果可直接用于出廠檢驗、質量控制或科研數據比對,常見于煉油廠、石化企業、油品檢測站及科研實驗室。
二、清潔維護要點:關鍵部位與日常操作
紫外熒光測硫儀的核心部件包括 檢測池、進樣系統、裂解爐及光學系統,這些部位的清潔直接影響檢測精度和儀器壽命。以下是具體維護建議:
1. 檢測池:避免污染,定期清潔
檢測池是硫元素熒光信號的產生與接收區域,若殘留硫化物或雜質,會導致熒光信號衰減或背景噪音升高。建議每檢測 50-100個樣品 或出現基線漂移時,按以下步驟清潔:
關閉儀器電源,待裂解爐冷卻至室溫;
用專用清潔工具(如無水乙醇棉簽)輕輕擦拭檢測池內壁,避免刮傷光學窗口;
若污染較重(如檢測高硫樣品后),可浸泡檢測池組件(需參考說明書確認是否允許浸泡)于高純度有機溶劑(如正己烷)中10-15分鐘,再用高純氬氣吹干。
2. 進樣系統:防止堵塞與殘留
進樣針、樣品舟是直接接觸樣品的部件,若殘留油污或固體顆粒,可能導致進樣量不準或交叉污染。日常維護需注意:
每次檢測后,用高純溶劑(如丙酮)清洗進樣針內外壁,再用高純氮氣吹干;
固體樣品舟使用后,及時清理殘留的石油焦或催化劑粉末(可用軟毛刷輕刷,避免硬物刮傷);
定期檢查進樣管路是否通暢(可通過觀察進樣壓力或手動推拉進樣針判斷)。
3. 裂解爐與氣路:維持高溫穩定性
裂解爐負責將樣品高溫分解為可檢測的硫元素,其溫度穩定性依賴爐膛內部的清潔。建議每月檢查一次爐膛內壁,若發現積碳或雜質堆積(可能影響溫度均勻性),需聯系工程師用專用工具清理。同時,氣路中的高純氬氣/氧氣(純度需≥99.995%/99.99%)若混入水分或油污,會導致熒光信號異常,需定期檢查氣路過濾器(通常每3個月更換一次),確保氣體干燥純凈。
4. 光學系統:保護熒光信號傳輸
紫外光源和光電倍增管是儀器的“眼睛",需避免灰塵或油污遮擋。日常使用中,保持儀器主機周圍環境清潔(建議無粉塵、無揮發性有機物),若長時間未使用,可定期通電預熱(按說明書操作),防止光學元件受潮老化。
三、適用行業與維護意義
得利特A2070S紫外熒光測硫儀主要服務于煉油廠、石化企業、油品檢測站及科研院所,用于檢測汽油、柴油、石腦油、石油焦等產品的總硫含量。定期清潔維護不僅能延長儀器使用壽命(如檢測池、進樣針等易損件的更換周期可延長30%以上),更能確保檢測數據的重復性與準確性——例如,某煉油廠通過嚴格執行上述維護流程,將同一樣品的日間檢測RSD穩定控制在5%以內,為生產工藝調整提供了可靠依據。
總結來說,紫外熒光測硫儀的維護沒有“捷徑",關鍵在于 “定期檢查+針對性清潔+規范操作" 。掌握這些基礎維護技巧,能讓您的儀器始終保持良好狀態,為石油化工產品質量控制保駕護航。
推薦新聞
Recommendation